方山子的博客

记录成长历程,感悟人生智慧。

生死无暇

2020-1-15 方山子

微信图片_20200115213358.jpg

一、麦场

      近日在读《生死场》,觉其甚是费解。读完一节,竟至无话可说。思绪杂乱,不成条理。很少有书,让我有完全读不懂、看不透的感觉,但《生死场》恰恰就属于这一种。
       生死场,顾名思义,即生与死的场所。在作者笔下,村庄是生死场,整个中国亦是生死场。中国的大多数民众,浑浑噩噩地于其间生,与其间死,麻木地生存,而非生活。在小说中,人与牲畜甚至划不开界限。文章起始,山羊呆滞地嚼着树皮,流着白涎,一如人们呆滞地咀嚼着无味的生活。麻面婆如母熊一般,任毛发飘了满脸,喉咙里总是发着猪声,如同一团稻草般的跟在丈夫后面;咩咩的羊叫声传来,声音的主人确实急切寻羊的二里半。人如拉磨的老马一般,并不暴跳,因为一切过去的年代规定了它,人们只能在既定的轨迹上木然前行,日复一日地被打磨成行尸走肉。
      也许他们并非原本如此。小孩平儿牵来他爱的小马而非能干的老马来拉车,同尚贪玩的小马一起游戏,也能为流血的心爱小马落泪,未曾褪去童真,尚存怜悯之心。幼童,小马,也许是每个现在麻木的人或牲畜本来的样子――大家都曾年轻过。可惜他们终被岁月的石磙无情地磨去血肉,成为一架架干枯的白骨。在他们的思想里,“一切从来如此”的思想根深蒂固。“从来如此就一定对吗?”,他们不是没有这样怀疑过,更不是从没有反抗过。也许有些人穷尽其青春年华去冲撞那座看不见的铁屋子,最终却生生被磨去了锐气血性。同伴的血肉模糊让“命运既定”彻底深刻地烙印在人们心上,畏惧、绝望让大多数人选择了认命,连反抗都不曾尝试。因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,铁屋子、生活的枷锁是不可能冲破的,最好的选择也许是在昏迷中走向窒息、死亡。
      人们浑噩地生存着,浑噩地满足着口腹之欲,为了生存而生存,惜命,却又不知命为何物,愚昧地、疯狂地排除着一切生的不利因素,失去了为人的情感。二里半因找羊险遭毒打,丢了草帽,便以羊为不好的兆相。孩子的生命被王婆视为草芥,只为有好收成而兴奋,而将孩子的死抛之脑后。如此血淋淋的死,竟是以这样冷淡的语气从一个母亲口中说出来的,实在难以置信。世间最原始的亲情,在这里统统消失不见,能看见的只有人们爆发出的兽性。只是不知,王婆会在看到其他孩子长起来时,又想起故去的孩子,是否是她残存的人性在起作用呢?
      在这儿, 他人的悲惨经历不过是舞台上的喜剧,旁人不过是观众,凭着好奇心,冷眼旁观着主角的苦痛,而听完以后,只有一笑了之。何其悲哀!究竟是怎样的遭遇才能将人性磨灭殆尽?所谓吃人的旧社会究竟有多可怕?书中的几乎一切都让我难以理解。距书中时代不过百年,咫尺竟隔天涯。麦场中的人们循规蹈矩地走着怪圈,不知生,不知死。

发表评论: